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历经125分钟漫长而沉痛的光影旅途后,我躺在床上,在黑暗中,细细咀嚼脑海中的一个个长镜头。
写塔可夫斯基电影的观后感,比起其他电影与众不同,因为我知道老塔不喜欢观众用电影理论去解构自己的电影,所以也就犯不着拉片似的,张口闭口大横摇,跳切……甚至不需要用自己的口水话来复述一遍电影的情节,以表示自己对影片的所谓深层理解。
不过这里我还是先过一遍剧情,以便后面通过人物进行主题分析。俄国诗人安德烈,为了写一部关于俄国音乐家索斯诺夫斯基的传记(这位音乐家在意大利时饱受乡愁折磨,回到俄国之后经常酗酒,最后自杀)来到意大利。去过俄国的意大利人,尤金妮娅,作为他的翻译。在旅途中,两人遇见了名为多米尼克的疯子,这个疯子曾将家人封锁在房子里好几年,因为他相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,他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在世界末日中存活下来。安德烈对多米尼克的事迹深感好奇,前去拜访,多米尼克请求安德烈完成他未竟的事业——手持点燃的蜡烛穿过圣水(即旅馆旁的温泉)多米尼克坚信这是救世的举措。尤金妮娅对安德烈产生了感情,但安德烈拒绝了她的示爱。身处异乡的安德烈潜意识中不断回想起俄国的祖屋,这些潜意识片段不断显现,甚至与现实相结合。最后,多米尼克来到罗马,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示威演讲,他往自己身上倒满汽油,用打火机点燃,在《欢乐颂》的音乐声中死去。而安德烈也按照要求完成了约定——他点燃了蜡烛,尽管途中两度熄灭,但最后还是成功穿越了圣水。多米尼克在众人冷漠的眼神中死去,安德烈也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……
本片带给我的震撼要大于《潜行者》,让我真正明白塔可夫斯基并非徒有虚名。尽管由于接连不断的长镜头和沉闷的电影节奏,观影过程漫长而痛苦,看完叫人头疼,但观后反复思考,自然会发觉妙处,不由得对老塔佩服得五体投地。我明白,这样的电影,除了老塔,再无其他导演能拍出来。
电影名为《乡愁》,但老塔定然不会落入俗套,表达得太过直露。而且,本片的主题除了乡愁,还包括信仰自由救世等等。本人水平有限,就浅析一下处于最浅层的乡愁
老塔的电影高度忠于自我,所以想理解主题,有必要去了解电影的创作背景——电影摄于1983年,此时塔可夫斯基已经离开了苏联,电影是他受意大利方邀请拍摄的。苏联的电影体制对于老塔而言是把双刃剑,一方面,老塔可以不用考虑票房等因素,尽情拍摄他这些高度反商业化的电影;另一方面,他的电影从始至终都遭受着审查和删减,老塔就这样和电影局斗争了20年。最终老塔还是难以忍受自己的作品遭受如此粗暴的干涉,选择了远走他国,但是他始终不曾否认自己苏联艺术家的身份,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国家。《乡愁》作为他的倒数第二部影片,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。了解了背景,我们应该就更能体会这部电影体现的乡愁所在。
电影的引入便是一个黑白的画面,画面中有几个人物,场景明显是俄国乡村,此时BGM是俄国民歌,待进入下一个镜头时,BGM民歌逐渐与意大利式的管弦乐融合,本片的主题一下子便突现出来。这个黑白的画面在片中反复出现,慢慢地,我们也就能解读出来,黑白的画面,便是诗人潜意识里故乡的祖屋的画面,那么画面中老人,妇人和孩子,正在等待的是谁,也就不言而喻。片尾,诗人坐在教堂中,大雪纷飞,镜头逐渐后拉,我们才发现,祖屋其实就是布置在教堂中的微缩景观,潜意识与现代交织,沉郁的乡愁顿时扑面而来。
关于救世的主题,我也有一点点想谈的,虽然救世主题和疯子也正是全片我最为困惑的部分,但我勉强能够理解,疯子和诗人是两个对立又互补的角色,前者肉体流浪,后者灵魂流浪。疯子演讲和诗人手持蜡烛穿越圣水是电影最有力的两个片段。我个人是赞同疯子演讲的内容的,但这世道真是可悲,救世的真理竟然要疯子来揭示,更可悲的是,哪怕疯子以自焚警醒世人,换来的却是嘲弄和漠不关心。如果换作是现在,恐怕更为戏剧性——每个人都在讨论疯子的演讲,有人深挖他的过去,有人分析他演讲的合法性,有人前去演讲地点打卡……唯独没有人去思考疯子到底讲了什么。疯子救世的唯一错误就是,他是个疯子,没有人会试图去理解疯子。而能够理解疯子的人,也都变成了疯子。可真是个悖论。
谈完了老塔的乡愁,现在来谈谈我的乡愁。在我7岁时,父母便选择了搬家。对于一个7岁的小孩来说,对于故乡还能记得些什么呢。起初我是难以体会所谓乡愁的,直到14岁时,我开始睁眼看世界,才发觉自己没心没肺地过了这么多年,似乎一切都连着自己变得很烂。但我从未梦到过故乡,因为关于故乡的记忆本身就如同梦境一般虚幻。我于前年随父亲和奶奶重回故乡,却发觉这里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桃花源,甚至可以说毫不沾边,地点一个都记不清,人也一个都不认得了。昨日的观影,再次勾起了我的这股乡愁。我怀念十几年前,怀念坐在爷爷腿上,怀念被奶奶抱在怀里,怀念那条爷爷用石头给我搭的上学路,怀念坐在田边看着人们插秧,怀念那些还能大哭,大笑和疯跑的日子。
看完《乡愁》,我终于明白,故乡和家乡的不同,在于故乡其实是一个包括了时间,地点,人物,情感等种种元素的集合。故乡之于家乡,就如同home之于house。回得去的,只能叫家乡;回不去的,才是所谓故乡。当我们试图从地点,这个包含在故乡中的一个元素,去追溯故乡本身时,我们当然会不可避免的失望。
 
会面2024年度总结——人生何处不青山,斗罢艰险再扬帆
Loading...